找到相关内容12067篇,用时8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何修持心经

    有两种已经佚失了。现代也有许多种译本,如霍韬晦先生,台大叶阿月教授都有翻译,另有从藏文翻译成汉文的《心经》。   《般若心经》在中国翻译主要有两大系统,一属略本,另一则属广本。略本的只有正宗分,而广本...

    洪启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30779827.html
  • 人与自然观点:动物伦理之论述(上)

    场,感觉好像在片刻之间,跨越了两方国度、两个世界。   世局诡谲,人事多变,在社会动荡的大业流中,像这样跨越物种的人道关怀,或是普世价值的追求,似乎成了空谷跫音!而当日莅会致词的教育部长黄荣村先生,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40179879.html
  • 普化寺

    前廊的柱子上,还雕刻着山西当代著名书法家王留鳌先生写的一副对联,其联曰:“化转法轮慈航迷津度众生,普被佛光灌顶醍醐育万物。”生动地赞扬了佛教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普度众生的菩萨精神。   三...

    肖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580112.html
  • 敦煌经变画研究论著目录

    敦煌莫高窟中的“福田经变”壁画,《文物》1980年第9期   史苇湘:福田经变简论,《向达先生纪念文集》,新疆人民出版社,1986年   孙修身:敦煌莫高窟296窟“佛说诸德福田经变”研究,《北朝...

    王惠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5180124.html
  • “近代居士佛教的典范--陈健民对在家学佛的启示

      “近代居士佛教的典范--陈健民对在家学佛的启示   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生 ◆ 黄英杰   【 壹、前言 】   在家居士和出家僧伽是各种佛教传统中,密不可分的两个重要环节。在对晚清民初以来的佛教复兴动研究上,学者陈荣捷特别指出,居士地位的提升与密宗的风行是其中两项新趋势。有关近现代的居士佛教研究中,学者蓝吉富在〈旅美佛教瑜伽士陈健民先生〉,以及徐孙铭在〈当代居士学佛之特点...

    黄英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5380128.html
  • 《洛阳伽蓝记》自注的再认识

   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从史注发展的角度看,《洛阳伽蓝记》自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。   《洛阳伽蓝记》自注提高了史书自注的使用范围和地位。史书自注在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中已得到使用,杨树达先生的《古书疑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5580133.html
  • 《那先比丘经》中的希腊和中国因素

    通过反复问答而逐渐接近它。柏拉图极善于循循诱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,有如剥笋,层层去壳,终见笋心。柏拉图所理解的辩证法首先是一种谈话术。这种谈话的本质是一种哲理辩论。先生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,在谈话中...

    张思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5680134.html
  • 也谈汉文佛教大藏经的系统问题

    体系。   《开宝藏》是中国的第一部刻本大藏经,吕澂先生曾称它是之后历代大藏的蓝本[6]。但事实是除了《高丽藏》、《赵城藏》外,自《契丹藏》始,历代刻本大藏经并没有遵循《开宝藏》的范例。   《契丹...

    李富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2080759.html
  • 论鄯善国出家人的居家生活

    自在之苦乐。在家人关心的是钱、金、银、珠宝、牲畜、谷米及奴婢等,以其不增长为苦;而出家人呢,关心的则是修身养道,以行随恚痴为苦。凡是欲出家之人,必先生起善法之心,而后从师剃需落发,披袈裟,受持戒法。 ...

    杨富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092180762.html
  • 道德代替宗教是道德信仰的确立

      道德代替宗教是道德信仰的确立   儒家“以道德代宗教”,这是梁漱溟先生的一个重要观点。钱穆、唐君毅在这一问题上,比梁漱溟走得更远,似乎形成了一个“三阶梯”。然而他们均未关涉或提及一个根本性的前提:这就是“以道德代宗教”,首先必须是道德自身成为一种信仰。在整个儒家的思想历程中,孔子的仁政、孟子的性善、朱子的天理、王阳明的良知,都包含着道德信仰的特质。   道德与宗教是相通的。人类的道德起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73681120.html